中文(简体) ENGLISH
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
展会新闻
 
 当前位置: 首页>展会新闻>该机器人可以将血管的走向和深度转化为精准的 “坐标”

  在疫情期间,医疗领域成为了整个社会最为关注的地方。为了减少疫情带来的感染,同济大学团队研发了自动扎针机器人,并获得了8项专利,成功实现自动静脉穿刺。扎针采血机器人系统有 “三大法宝”,保障机器人扎针比人工操作 “更快、更精准、更稳定”,并避免医患交叉感染、实现 “无接触” 医疗自动化。

机器人


       红外摄像


       第一,能够准确识别皮下静脉的近红外摄像头,使机器人 “双眼” 看得更清晰,并通过机器学习算法迅速定位出适合的扎针点,提高静脉穿刺效率,实现扎针采血过程 “更快”。利用近红外成像,使机器人像拥有 “天眼” 一样,能够快速识别患者注射区域的静脉分布信息。


       超声探头


       第二,有效识别静脉深度的超声探头,使机器人扎得 “更精准”。通常在判断静脉血管的位置时,医护人员通过目测以及手感来 “推测”。结合近红外和超声成像,该机器人可以将血管的走向和深度转化为精准的 “坐标”。基于独特的成像原理,近红外和超声可以不受环境光的干扰,清晰辨识患者皮下浅静脉血管并识别血管深度。


       机械系统


       第三,小型、灵巧机器人系统实现自动化扎针采血,标准化操作让扎针 “更稳定”。静脉穿刺机器人通过自身精确运行的机械系统,可以将穿刺针的定位误差控制在 0.2mm 以内。在对血管进行精准成像的基础上,机器人可将穿刺针的针尖精准、稳定地送到血管腔的中央。齐鹏表示,接下来将重点关注技术研发,“可能不需要非得‘无人化’,只要能精准地帮助医生找到扎针的位置就可以。既然有了扎针采血机器人的基础,我们将继续做下去,希望通过机器人技术解决更多的临床痛点。”